导语:著名作家叶兆言出身文学世家,正如祖父叶圣陶和父亲叶至诚从来没有刻意培养他走上作家之路,他也从未期望女儿成为一名作家,而80后的女儿叶子早已经出版多部文学创作,还有作品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,因此叶家“一代泰斗,四代文人”成为文坛的一段佳话。在陪伴女儿成长的过程中,叶兆言“常处于一种不知所措的爱恨交织的感情之中”,直到看了女儿的日记,他才开始反省:“大人真不该总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看待孩子眼中的一切。学无先后,达者为师,试着和孩子们在同一起跑线上走未来的路,家长会更早地赢得他的尊重和欣赏。” # F?SDY$
w3yD
r)McK
居住南京的作家叶兆言,其实是个很没故事的人。他既不抽烟,也很少喝酒,更没有丁点绯闻去让媒体炒作。作为文学世家,从他爷爷叶圣陶开始,就形成了对人对物一向低调的家风,生怕坏了自己的清名。对于爷爷和父亲,叶兆言一直有种挥之不去的“敬畏情结”,留下了许多关于父亲的文字;但面对渐渐长大的女儿,身为父亲的他,又常处于一种不知所措的爱恨交织的感情之中。一方面,他一直用自以为是的“理论”管教女儿;另一方面,女儿则在潜意识里与父亲进行着多方面的抗争。直到有一天,看过女儿临出国前交给自己的日记本,叶兆言在震惊之余开始反省自己的父亲角色。 6@ |fTuGP
V
TCtu%
女儿写给父母的心灵日记 ~
n"OY]
2000年8月,16岁的叶子作为金陵中学参加AFS国际交流的学生,要去美国读一年书。临出国的前一个月里,叶兆言夫妇总被一种紧张的情绪包裹着,今日想要买些啥,明日又盘算着还得备些什么东西。可女儿呢,整天像个没事人似的,喊她干什么,她就硬和父母对着干,而且晚上很晚才睡,早上则总睡懒觉,还一个劲地看无聊的电视节目,然后便大谈歌星。凡此种种,都让叶兆言很是“上火”,于是父女俩每天的争吵逐渐升级,彼此都莫名其妙地发火也莫名其妙地伤心。当父亲的这才充分领教了女儿的“逆反心理”。对此,叶子也在日记中写道——亲爱的爸爸: dO$Gb1&
oQ_50hi
从刚才开始,我一直在想,今天该写什么。可惜你今天没有大闹,那么,就谈谈你每天的小闹——闹我起床吧。我每天晚上都是凌晨1点多睡,早晨一般8点半开始就要接受你杀猪般催我醒来的嚎叫,我的耳膜早已千锤百炼了。你是否知道一个人睡觉时的满足,那种舒适,那种安逸,那种甜甜的醉了一般的感觉,是一个只有名义上减负的中学生日夜渴求的,可是种种压力迫使这种美好的感觉总在刚刚萌芽后便告夭折。每天我总带着满嘴的臭气,满肚子的火气,满脸的鼻涕,愤怒地爬起来,半睡半醒地做我的僵尸梦!我从没有半夜起来上厕所的习惯,所以,不用因为你把我喊起来而得意万分。这不是你的功劳,而是我的膀胱承受不住了。 "k(Hf'k^
C?CUpQkg
下面是写给妈妈的。亲爱的妈妈,有这样一首诗:“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。临行密密缝,意恐迟迟归。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。”记得初一刚入校,听到班上一个男生背那首《游子吟》,觉得有点矫情。在我的脑子里,男生要么别做书呆子,要做书呆子也得有志气,应该背曹操的《观沧海》才对。偏偏我是丫头,该矫情的地方,想不矫情都不行。说实话,今天有个女同学和我告别,她眼泪都要下来了,我却一点也不悲哀,我想哭的日子在后头呢。妈妈,如果我在临上飞机前没有哭出来,你千万别伤心——这种可能几乎是零,除非我吃错了药。说实话,电影里的母爱都不是真的,不吵架的母女不会有太深的感情,因为在深恨一个人的同时,又发现自己在爱着这个人,这才是情感,才是一种正常的富有情趣的生活。在以后的一年里,你会充分体会到这一点的,所以,我不会说希望你和爸爸一年不吵架之类的蠢话。 Wr<N
7az
hFXnXIt
今天,我新买了钱包,回家后的第一件事,就是把你们的一张特傻的合影放在一打开就能看见的地方。看着,看着,我就想哭。我过去真自私,只想在皮夹里放自己的照片。我想,以后我也会放我男友的,可在接下来的这一年中,你们占据了这个位置——一个一丝不苟的父亲和一个傻兮兮的母亲。别生气,我爱你们! -CA]-
O(wg @]"
女儿挨打后记下的只有宽容 5RV4[/ (
有一天,叶子去买东西,路上丢了一顶帽子,叶兆言很生气地让她去找回来,当时的叶兆言不是心疼帽子,而是觉得自己女儿好像什么东西都不知道爱惜,出国后会为此吃苦头的。叶子见父亲如此唠唠叨叨,情绪也变得非常蛮横,嚷道:“让我出去找帽子,怎么可能!”父女俩于是大吵起来,吃饭的时候,父亲和女儿都很不开心,彼此板着脸。吃完饭了,叶兆言对叶子说:“你今天洗碗。”本来就一肚子火的叶子很不耐烦地说:“我今天就是不洗。”然后转身进了房间,并把门反锁了。叶兆言气得起身去打门,叶子就是不开。当爸爸的因此气得手直抖,冲叶子妈嚷道:“钥匙呢?钥匙呢?”门开后,两声清脆的掌声随之响起。 Rbfq
?7IK
%%);pL^
在日记中,挨打的叶子却用文字表达了自己对父母的宽容——亲爱的爸爸: F'$4}2!
||,z"E.
今天,你打了我,差不多是我长这么大以来的第一次。我今年16岁,16年来你没有打过我,但却在我已经16岁时这么做了。我很难过,因为我不知道自己怎么糊里糊涂就挨了两巴掌。如果在以前,我一定会把你恨得要死,可今天,我却还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,给你写信,因为我发现你要的是形式,而不是结果。 $,Q~uu3_
(cdv`y Y!
今天你在踢门时,我其实心里很紧张。我想起有个同学将自己反锁在屋里,对门外的她妈大叫道:“滚,滚远一点!”换在平时,我一定也会大吵大嚷,但今天,我想的却是:这是早晚的事(一个家长告诉别人自己从未打过孩子,没人会相信,即使信了,也会觉得是对孩子的过分溺爱)。打就打了吧,躲了今天躲不了明天。 L\eSM"rBX,
A\&fsfW8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