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不应该说:这次期末考试你一定要考好,再考砸了,你就别想上学了。 |y[BH
A/JeS:}
您应这样说:孩子,放松些,考试考得不好没关系,重要的是你尽了力。 na6 r7i,
7PQ`<gu
您不应该说:儿子,明天的比赛一定要拿第一! W1NkY"N
3#lZZj6
您应这样说:孩子,勇敢一点,失败了也没关系,不就是一次比赛嘛。 s08o2 *a
]V{]3{
把失败的权利还给孩子 #4h|>b:Nt
6 `=l Y
做父母的,往往是望子成龙、望女成凤,一门心思扑在孩子身上,天天在孩子耳边念叨:成绩要好呀,要努力呀,不能掉队呀。一到考试的时候,更是比孩子还着急,不厌其烦地嘱咐孩子一定要考好,不许失败。 Z]~2
fRs
[4?aGH=A
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,但真的对孩子有害无益。 |1@<s1Q
Qe
:8Vs
没有谁能事事成功的。也不是任何事一次就能做好的。
7x`02.gc
TU7KZF1 )
孩子只是孩子,他没有生活的阅历与应验,他还处在人生中最初摸索的阶段。他有权利失败。 rLWY$9d4*p
ujXnkx=
哪个做父母的不是在磕磕绊绊中走过来的?那么,也请宽容孩子吧,把失败的权利还给他们。允许孩子失败,就等于是给了他锻炼自己意志力的机会,也给了他增加自己阅历的机会。 TMmV8LX
#IhFN1uC?
其实,在生活中,让孩子适当地承受一些失败是很必要的。作为父母,必须让孩子知道,每个人都有失败的可能,失败并不可耻,更不可怕,可怕的是失败了不敢面对,不去改正不足。 jo+teBh@p
&S~3[c
父母要有“失败即教育”的意识 Kx|=\sJ
D6`n~I'rj
父母不允许孩子失败,往往是只看到了失败的一个方面,把它看成是丢脸的事,却忽略了失败的价值和意义。 Zzj: 5C"d
fhpMChr*Z
父母应该有“失败即教育”的意识。 `;;&fd
awyfNq'
孩子失败了,但是他获得了“痛苦的体验”,将来就知道如何去避免。同时,他也有了挑战困难的契机。孩子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过程,就是一个锻炼自身,慢慢成熟的过程。他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出来。 av~V+pe_
T&i%t^c']j
在一帆风顺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,脆弱的心理会渐渐定型,有一天当他面对突如其来的挫折时,会惊慌失措,甚至一蹶不振。 vE:G o%6
RX.D9"1
人生缺少了磨练,想取得永久的成功是不可能的。 E?0]}}s'
[#v2a(,
从这个意义上说,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去尝试做一些事情,在失败的磨砺中,锻炼出胆量,摸索出经验。 :R)bWo180
yLN<l`
有时,父母就算知道孩子成功的几率很小,也要让他做做看。 y" Y@}
l 1?2y
告诉孩子:失败了没关系 fsEcVu>)
;])bntUA.
生活中,父母常为孩子的错误和失败担心、着急,害怕孩子下次再犯,有时就忍不住地警告孩子:“你到底要这样失败多少次?”可是父母是否想到,给孩子“不许失败”的压力,孩子的心理负担会更重,情绪也会一直处于紧张状态,不但不能够从失败的状态中走出来,甚至更糟。 o65YO5W1
P{"w4M+
运动心理专家有这样一个发现:在重要比赛时刻,如果一味地给运动员施加压力,不但不能鼓舞士气,反而会影响到运动员的发挥水平。但是,如果将很重要的目标简单化,淡化比赛的紧张情绪,那么运动员就会有一种轻松的感觉,很容易发挥正常水平甚至超常发挥。 @ouD_<l^
+TCL"}>Q2
同理,在关键时刻,我们也应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的心理氛围。 4UlJ9xBM/
k=A21H
孩子考试或比赛之前,不要催着孩子去学习,可以允许他们适当看看电视,跟别的孩子玩耍。也可以带孩子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,跟孩子聊聊天,表现出对考试成绩或比赛结果不在乎的态度。尽量让他们脱离紧张的气氛,调整好状态。父母的这种态度会让孩子心里轻松起来,并大受鼓舞。压力释放掉了,真正的水平才能发挥出来。其实很多时候,孩子失败,也跟父母施加了太大压力有关。 u)*I:4~m
\i3/X}}
孩子做某件事失败了时,父母不应以怜悯的态度来对待孩子,或者在孩子面前唉声叹气,更不应劈头盖脸责骂孩子。正确的方法是让孩子明白,失败是人人都可能碰到的,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,勇敢、聪明的人应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,继续努力。 +d*tSSUXR
&+^_,Wh"
这其中还有一个潜在的心理效应:允许孩子失败,也是对孩子能够成功的一种信任。那么,请你也给孩子这份信任吧。 K
T,@ XV
z^)ypk
nTxs
km=X~e,}*
|
一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