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读过杜甫诗文的人都知道一个事实:杜甫的人脉资源是相当丰富的。 m &aZGJ&
Zg@md
晚年作于长沙的《江南逢李龟年》诗中,“岐王宅里寻常见,崔九堂前几度闻”两句,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:杜甫早年曾是王公权贵府中的常客,席上嘉宾。杜甫因为出身仕宦家庭,本人又有祖父杜审言逸风,擅长做诗,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”(《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》),十四五岁上便到了洛阳、长安,开始活跃于文坛,并且受到了当时前辈名流李邕、王翰、崔尚、魏启心等人的赏识,“斯文崔魏徒,以我似班扬”(《壮游》)。把少年杜甫比作班固、杨雄,评价相当之高。其中李邕是唐朝非常著名的书法家,王翰是生性奢侈的豪门公子,也是著名诗人,都不是轻易赞许他人的名士。 qq& |